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發電。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利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保存,然后,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差別在于海水與河水不同,蓄積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較大,并且呈間歇性,從而潮汐發電的水輪機結構要適合低水頭、大流量的特點。
潮汐的發生也是有規律的。潮汐的發生和太陽,月球都有關系,也和我國傳統農歷對應。在農歷每月的初一即朔點時刻處太陽和月球在地球的一側,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大潮”,在農歷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陽和月亮在地球的兩側,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會引起“大潮”;在月相為上弦和下弦時,即農歷的初八和二十三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發生了“小潮”,故農諺中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另外在第天也有漲潮發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東移13度多,合計為50分鐘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時刻(為1太陰日=24時50分)約推遲50分鐘左右,(下中天也會發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兩次潮水)故每天漲潮的時刻也推遲50分鐘左右。
潮汐發電是水力發電的一種。在有條件的海灣或感潮口建筑堤壩、閘門和廠房,圍成水庫,水庫水位與外海潮位之間形成一定的潮差(即工作水頭),從而可驅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
與潮汐發電相關的技術進步極為迅速,已開發出多種將潮汐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設備,如螺旋漿式水輪機、軸流式水輪機、開敞環流式水輪機等,日本甚至開始利用人造衛星提供潮流信息資料。利用潮汐發電日趨成熟,已進入實用階段。
世界最大潮汐發電項目在蘇格蘭開建世界首個大型潮汐發電站即將在蘇格蘭伊斯雷島和吉拉島海域開建,建成后將可為一萬戶居民提供生活用電。該潮汐項目預算為4000萬英鎊,發電量可達10MW,超出該地區居民所需用電量兩倍以上。項目渦輪發電機將安裝在伊斯雷島海峽的海底,該海峽長約1km,是蘇格蘭潮汐流強度和穩定性最大的區域,洋流時速高達11km/h。(1英鎊約等于10.6元人民幣)
潮汐電站是低水頭、大流量的發電形式。漲落潮水流方向相反,敵水輪機體積大,耗鋼量多,進出水建筑物結構復雜。而且因浸泡在海水中,海水、海生物對金屬結構物和海工建筑物有腐蝕和沾污作用,放需作特殊的防腐和防海生物粘附處理。